5929

主题

5931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626

林左鸣谈从制造大国到强国该如何走得更顺畅

[复制链接]
查看: 4152|回复: 0
发表于 2015-5-12 09: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爬坡”的转型升级阶段,既有前所未遇的挑战,也有前所未见的机遇。《央视财经评论》邀请了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和财经评论员马宇先生,共同探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该如何走得更顺畅。
  
  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规划,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早日实现制造业的升级。而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爬坡”的转型升级阶段,既有前所未遇的挑战,也有前所未见的机遇。《央视财经评论》邀请了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和财经评论员马宇先生,共同探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该如何走得更顺畅。
  

林左鸣谈从制造大国到强国该如何走得更顺畅

林左鸣谈从制造大国到强国该如何走得更顺畅



  来源:央视财经频道4月27日《央视财经评论》
  
  下面是视频的原文。
  
  【主持人(沈竹)】:大家晚上好,这里是正在播出的《央视财经评论》,今天我们关注的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起制造业,大家可能想象的途径不一样,有的人想到了疾驰飞奔的高铁,有的人想到了翱翔空中的大飞机,有的人想到了畅游太空的宇宙飞船,还有的人想到了探秘海底的蛟龙,也有的人想到了灵敏技巧的机器手,那这些呢共同的制造汇聚成了我们中国制造业的一副图景,而确实最近几年中国制造业的这样一个发展成就,也是让世界瞩目,而在今天提到转型升级,我们中国的转型升级如何赶上工业4.0的步伐,我们的转型的这样一个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路径到底如何能够走得更顺畅,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中航工业的董事长林左鸣先生,欢迎林总,另外一位是我们的老朋友财经评论员马宇先生,两位将跟我们一起探讨在转型升级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克服的难题以及展望的未来到底如何,我们先首先通过新闻关注一下最近关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话题。
  
  【解说】: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个和2.2个百分点,2014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
  
  【男】:将围绕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组织实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重大的创新工程,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重点环节,在全国着力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区。
  
  【解说】:再认航天与探月工程,蛟龙载人深潜器取得重大突破,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新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13家中国大陆装备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从高铁里程突破上万公里到天然气运输船的成功制造,从使用钻井平台再到高端数控机床,中国装备制造屡创佳绩,新常态下下一步中国经济将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利用科技创新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将制造业的单向优势转化成系统和集合优势。
  
  【主持人】:提起制造业呢,大家以为它是一个传统的词汇,但是我们越来越被一些新的词汇呢所震撼,比如说智能软件、智能工业、机器人、机器手,你似乎发现不跟互联网结合,不跟智能结合你就OUT了,那两位今天面对中国的这样一个工业的转型升级,你们认为什么东西在触动着你们的传统思维,你们认为工业化的这种传统的思维如何在被新的概念所颠覆?
  
  【林左鸣(中航工业董事长)】:我可以说一下刚刚几天前,我们在武汉投资搞了一个手机,还有平板电脑面板的生产线,这是第六代的,应该是世界很先进的,那么这条线的先进之处在什么?我们是采取的按照工业4.0的要求全自动化,将无人化几乎是,那么过去这样一个工厂大概需要六千人,那么采取我们这样一条生产线以后,至少要减掉70%,只剩下一千多人,那么这样,而且新投入的设备,估计也就是短的一年就能收回,长的也就三年就能收回,那很显然,这对我们这个效益是非常有效的,对我们企业的效益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措施,那么这样一种情况下,全世界都在做,并非说是德国提出工业4.0,我们中国提出个工业2025,英国提个什么工业2050等等,实际上我认为全世界科技发展的现代化的国家都在做,而我们很清晰地感觉到,就说现在本来有很多国家等着要来接替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想凭着他们本国的廉价的劳动力来抢这个饭碗,现在可能都没戏了,将来不管在美国生产一个零部件也好,在非洲生产一个零部件,还是在中国生产一个零部件,制造一个产品也好,成本都可能是趋平的,就不会再存在这种差异了,所以这个挑战,这是个颠覆性的挑战,我们对它产生的影响,现在认识,我认为还不够深刻,心理准备不太够。
  
  【主持人】:心理准备不太够,所以今天特别喜欢跟你们交流的就是,我们希望公众朋友们更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样颠覆的变化。
  
  【马宇(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我觉得这个可能从这种直观感觉上,可能对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比如说我们以往一谈工业化,一谈制造,都是叫大工业化,规模生产集约化生产,那个时候特别讲究规模化,是吧?咱们一想,一说制造业,往往都是烟囱林立,机器轰鸣,一排一排的产业工人在操作,我们觉得这个好像是制造业的一个基本的特征,但是现在刚才咱们说,林总说的这个,好像以后就不是这样了,可能更多的工厂生产车间就从它的表现形态上来看,可能就更像一个实验室,可能没有什么声音,或者你看不见什么人,基本上就是一种智能操作,可能有机器人或者但也很少什么的,有些甚至就是咱们说的基本上就是通过这种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就可以直接操作生产了,但还有一个,咱们从产业结构上来看的话,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原来我们觉得,基本上我们用的原来说的,你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还是什么这些,我们说的基本上那种传统的制造产品,现在可能在整个我们日常的消费里边,可能占的比重在降低,有些新的产品,包括我们现在说的,比如说手机、电脑,甚至还有以后的一些节能减排的一些产品,都是新加入进来的,而这个在我们新的产业结构里边会占得比重非常大。
  
  另外还一个它生产方式,原来的时候,我们说的基本上还是说这种劳动密集型投入或者说机器这种的生产资料的投入非常多,但是后边再做的话,可能越来越多的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也是劳动力投入,但是这个劳动力投入,主要的不是智力的投入,也不是机器的投入,劳动力体力的投入,是智力的投入,所以咱们说的智能制作,在这里边就是更多的人的这种脑力、知识的这种投入,在这里边占决定性的地位。
  
  【主持人】:对,原来的工业化,我们一提起工业化,就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是吧?它是需要大的人力的,而制造业的成本一大部分就是所谓的人工成本,而现在我们中国无疑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而我们在走访一些个工厂的时候,也发现机器人正在越来越多的使用,我们通过背景来看看。
  
  【解说】:展会上这台动起来如急风暴雨,闪电般抓起放下零件的机器人,让前来参观的产业【工人】看得目瞪口呆。
  
  【记者】:这种速度你比得了吗?
  
  【工人】:比不了,比不了。
  
  【记者】:下一步准备怎么打算呢?
  
  【工人】:下一步啊?下一步,所以说还是打算,不好说。
  
  【解说】:这是能够感知和学习动作的机械手,未来也许它能够取代传统生产线上的一双双手。
  
  【记者】:你想喝水的时候,就可以用它把手给抓住,然后这样,等一下啊,然后递给自己,就这样喝水,然后我放松的话,它就保持这个姿势,然后我张开,它就张开,就是这样。
  
  【解说】:要在移动中保持协调的装配能力,对于传统生产线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然而这样三支机械手,却能够向观众展示机器人在动态的过程中高度的协调性,一些机器人甚至用弹钢琴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这两个焊接机器人还被参展人员设计出了舞蹈姿势,以同步协调的舞蹈姿势,来证明它们具备更为精准的加工能力。
  
  眼前的这种大负载的真空洁净机器人,能够帮助我国在OLED显示屏生产领域实现突破。
  
  【男】:绝对是创造一个记录的了,中国的首台,并且打破了国外,所以国外现在也没有这个,这是我们。
  
  【记者】:国外现在也没有?
  
  【男】:也没有这么大范围的,这么大负载的,这个是我们首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6-2018 版权所有: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豫ICP备13020619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451号

社会团体登记证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