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是一种自动检测装置,它能够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将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由于传感器的存在,使机械设备获得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并将之及时传输给控制中枢。因此,这种装置堪称是机械设备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今天,在工业生产向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大势之下,对传感器的需求与日俱增。不仅如此,传感器还可以在物联网、“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诸多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种设备进行必要的了解。

传感器的分类 传感器依据敏感元件的不同,大体上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三大类,每一大类又依据各自不同的原理、检测信息种类等区别,分为若干个小的类别。 如果参照人类的五种感官,与视觉系统相对应的是光敏传感器,与听觉系统相对应的是声敏传感器,与触觉相对应的是压力、热敏、流体等传感器,与嗅觉相对应的是气敏传感器,而与味觉对应的是化学传感器。所有这些,组成了种类齐全、功能互补的立体式知觉网络,让物联网的实现及设备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传感器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传感器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RFID射频读卡器和激光条码扫描器、物理量传感器、离散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 RFID射频读卡器和激光条码扫描器可以识别磁卡或条码信息,主要应用于物联网中的物流、安保以及物料管理等领域。 物理量传感器是对温度、湿度、压力、流量、液位、气体成分、光强等物理量进行检测的设备,它采集到这些数据后,一般只负责将其传输给检测人员,而不会独立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自动做出相应的反应。这种传感器在物联网中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设施农业、水文信息、野外监测和实时气象等领域。 离散传感器是对不连续信号进行检测和控制的传感器,如位置传感器、震动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以及我们熟知的GPS卫星定位系统等。这类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用来检测设备的状态和位置信息,机床设备的光电开关、接近开关、光栅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对了解设备工作状态、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提高加工精度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智能传感器是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它通常由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智能传感器及微处理机所组成,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机相结合的产物,如智能压力传感器、智能加速度传感器、智能光电传感器、智能图像传感器等。智能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智能生产、智能交通、智能手机、智能医疗等领域,它也是今后传感器研发最重要的方向。 国产传感器瓶颈和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自主研发传感器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有品无芯”,二是与互联网思维脱轨。 “有品无芯”指的是我们在传感器核心技术——芯片的研发上仍然有所欠缺,导致不得不依赖国外技术,不仅使被剥脱了主要价值,而且还让产品在功能方面受制于人。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感器的落后面貌,就必须从芯片起步,加大投入提高芯片的研发能力。 与互联网思维脱轨指的是生产商思维过于陈旧,还停留在工业时代,没有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就是由数据驱动运营实现精准定位,建立用户至上的观念,鼓励创新和快速迭代,使传感器满足智能生产和智能生活的需要,轻产品而重服务,以及在基础功能与增值服务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只有做好以上两点,才能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同时也为物联网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