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换人”驱动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复制链接]
|
查看: 5169|回复: 0
|
过去数年间,浙江省制造业人工成本急剧攀升,甚至接近人均1万美元的水平。不断上涨的工人工资,挤占了制造业原本就不大的利润空间。
迫在眉睫的浙江制造,终于在2012年竖起了“机器换人”的大旗,而这一决策背后是浙江制造业必须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
“机器换人”驱动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两年来,浙江不少地区一头扎入了这片热土中,而受惠于节约成本,浙江制造业中的纺织、机械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正转向机器换人。日前,2014年度浙江省工业投资和“机器换人”技术改造考核评价结果出炉,嘉兴南湖区获评全省一等奖。
“机器换人”助推南湖区企业转型升级
记者走进位于南湖区东面的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一个个生产车间里冗长的生产流水线纵横排列,虽然看不到几个工人,但却丝毫不影响产出,只见各大零部件通过一条条自动生产线,最终直接变成了压缩机产品,让人不得不感叹“机器换人”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作为一家专业研发制造压缩机的企业,这几年来,该公司每年投入几千万元用于技改,使得企业“智造”实力不断增强。
“通过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推进‘机器换人’战略,不仅提升了企业效益,而且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加西贝拉常务副总经理周建生表示,压缩机对于冰箱,就像CPU之于电脑、发动机之于汽车,压缩机就是冰箱的“心脏”,对产品性能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加西贝拉面对劳动力紧张和成本上升的挑战,积极实施由“制造”向“智造”的战略转变,大力实施“机器换人”。
在2013年正式投产的两条年产500万台超高效和变频压缩机生产线项目中,通过引进关键设备和推进信息化建设等举措,以智能化、自动化的装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生产线人员从580人减少为280人,降幅达50%。
“公司如今有8条生产线,目前仅有两天是全自动,未来预计投入5000万逐步推广到其他6条普通的生产线上。”周建生告诉记者,在加西贝拉,每年研发经费不得少于销售收入的3%,而从2008年起,这一比例始终保持在5%以上。
而在南湖区的企业中尝到机器换人的甜头还不只加西贝拉一家,浙江格兰德机械有限公司实施“机器换人”项目后,节省人工70%,降低生产成本8%,产品质量提高40%;嘉兴通用弹簧有限公司实施“机器换人”项目后,新设备所对应的员工人数比老设备节省50%左右……
“我们突出对龙头骨干和高新技术企业运用智能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装备改造,在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岗位应用工业机器人,同时在辖区内各细分行业形成了流水线改造、部分改造、机械手替代等三种‘机器换人’形式,进行模式化推广。”南湖区经济商务局副局长施益民表示,在“机器换人”推进过程中,南湖区注重项目化推进、模式化推广、产业化升级和行业化指导。
根据专项行动计划,2013年至2016年,南湖区技术改造投入4年累计将达到200亿元以上,4年累计实施“机器换人”企业300家、实施项目300项、淘汰落后设备台数2600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5%以上。
“以小傍大”带动产业链企业升级
这几天,嘉兴市宏丰机械有限公司异常忙碌,他们将接待一家来自土耳其的洗衣机制造公司,他们将检验公司提供的洗衣机配套件,如果通过验收宏丰机械将获得一笔5000万以上的订单。
“如果这事儿放在五六年前,这笔订单几乎就是公司全年的产值,而且我们也根本没办法做这样的产品。”总经理黄步春起家于2000年,创办的宏丰机械开始主要生产冰箱压缩机关键零部件曲轴、曲轴箱等。
“这都亏了加西贝拉,老实说没有加西贝拉也就没有现在的宏丰机械。”黄步春坦言,该公司创建于2000年,最初投资仅为2万元,从一家小作坊成长为资产以亿计的传奇背后,正是依托于加西贝拉这家龙头企业。
“我们是加西贝拉的战略供应商,相关零部件直接供应给该公司。”黄步春回忆,宏丰机械几乎是跟着加西贝拉一起发展壮大的,每年宏丰机械的销售额都翻番,去年销售额达到3.12亿元。如今宏丰机械已经成为华意压缩机有限公司、上海珂纳电气机械有限公司等公司的供货商,是国内压缩机行业知名的配套厂家。
目前,凤桥镇已有11个机械制造企业转型为加西贝拉配套加工项目,整个南湖区至少有近70家企业与加西贝拉的发展息息相关。
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批企业,形成一圈“链条”。
近年来,南湖区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度,通讯电子、汽配机电、新材料、特钢四大集群产业增长迅猛,余新的电动工具、凤桥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七星的防爆电器产业集群态势初显,“4 3”产业集群模式基本形成,同时还加快培育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性强的重大新兴产业项目,以此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中小微企业依靠龙头企业的帮扶可以少走弯路、稳步发展,而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不仅可以消耗订单,还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施益民提到,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南湖区还出台了“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以创建一批自主产权和品牌、培育一批龙头带动企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和基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