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9

主题

5931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626

机器人步入爆发前夜 机床智能化迎黄金发展机遇

[复制链接]
查看: 5638|回复: 0
发表于 2015-2-13 10: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制造业,中国每1000名工人制造出30个机器人,相比之下,韩国工人可制造437个、日本工人可制造323个、德国工人可制造282个,美国工人可制造152个。
  
  但据IFR估计,随着汽车生产商竞相在中国设厂,工资膨胀导致中国劳动力竞争力下降,到2017年,中国的工业用机器人运作数量将会翻一番,达到42.8万。
  
  IFR秘书长古德伦-李兹森伯格(GudrunLitzenberger)表示:“企业被迫大力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现阶段,中国汽车行业推动机器人市场发展,但未来两三年这一角色将由电子行业扮演。”
  
  四家海外机器人制造商——瑞士ABB集团、德国库卡机器人集团(Kuka)、日本的安川(Yaskawa)和发那科(Fanuc)已经在中国设立工厂,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公司竞相来中国设厂。
  
  由于中国既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又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国,目前汽车行业仍是中国机器人市场的最大“消费者”,占中国机器人运转数量的40%左右。
  
  国外品牌正在疯狂抢占市场
  
  中国市场是未来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近年来增长迅猛。国际机器人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以abb、库卡、安川电机、发那科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外机器人企业占据了中国机器人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
  

机器人步入爆发前夜 机床智能化迎黄金发展机遇

机器人步入爆发前夜 机床智能化迎黄金发展机遇


  在90%的机器人市场份额中,ABB、发那科、安川机电、库卡四大家族共占57.5%。其后的三大厂商OTC、松下和川崎重工共占16%。而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市场份额相对较小,2012年本土品牌机器人市场占有率8%,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
  
  这种竞争格局和国内机器人大部分用于汽车行业有关,而国外机器人厂商通常与大的汽车企业绑定。例如,大众只用库卡的,经常一家新工厂购买库卡1000-2000台机器人,通用主要用发那科的,欧系汽车品牌则更多考虑ABB。国内汽车企业也各有偏好,比如长城用安川的莫托曼,江淮汽车用ABB的。国内机器人企业在汽车行业竞争不过国外产品,国外机器人企业在汽车行业的优势源于国外仍保留的汽车制造业,尽管其他制造业产能大都转移到了中国。
  
  机器人本体最好的还是欧洲的产品,以库卡最为顶级,abb机器人国产化之后,质量有所下降。日本的安川、发那科、松下等,与欧美产品相比较,属于质优价廉型,更加符合中国客户需求。韩国现代机器人,主要用于现代集团内部的现代重工和现代汽车,外销相对少一些。
  
  安川和发那科等日本机器人企业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以安川为例,最开始和首钢合作机器人本体,近期又与杭州凯尔达合作机器人本体。而且这几年安川在国内市场布局做得非常好,几乎每个重要市场都有办事处。如果未来国内没有企业能做好本体,估计国内机器人市场主要由日本企业占据大部分份额。
  
  机器人四大家族都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但是真正意义上研发和生产都实现本土化的只有ABB。国外机器人企业在抢占中国市场的同时,为国内机器人行业培养了人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供应商体系。
  
  机器人减速机步入爆发前夜
  
  刚刚结束的武汉“两会”上,该市政府提出:按照千亿目标,今年聚焦发展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昨日,武汉精华减速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余运清闻听此讯兴奋不已。他判断,汉产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或迎来大爆发。
  
  武汉精华公司从事机器人减速机研发、制造。前不久举行的“2014高工机器人年会”上,该公司凭借研发出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RV减速机,获得高工机器人金球奖入围奖。全国机器人零部件行业获奖企业中,我省仅此一家。
  
  机器人的核心设备包括减速机、控制系统和伺服电机三部分。这些关键零部件长期以来被日韩等国控制,成为机器人国产化路上的“拦路虎”。
  
  去年精华公司研发出机器人RV减速机。这种减速机类似于汽车的变速箱,通过机械传动,降低转速,增加力量输出,它的精度高低直接决定了机器人操作的精细程度。目前,国内掌握此技术的仅有二三家,但都没有大规模生产。
  
  余运清说:“未能大规模投产的最大的原因一是生产技术难度大,二是生产设备贵。仅生产减速机齿轮的进口设备,有的高达一二千万元一台。”
  
  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约5万台,以一台机器人配备4台至6台减速机算,全国机器人减速机需求量在20万至30万台,其中国产化率仅约1%,九成以上被日本帝人、日本住友、韩国赛劲等品牌占据。国际机器人联盟预计,随着工业机器人逐渐普及,仅202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
  
  余运清表示,无论是市场空间还是政策支持,汉产机器人迎来发展良机,应该大展拳脚抢占市场。目前,该公司已接到上千万元订单,并投巨资引进欧洲一流生产设备。该公司预计,今年可生产RV减速机2万台,力争5年内将产能扩大至10万台,市场占有率达到10%-20%,成为中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一流企业。
  
  更大的梦想还在酝酿。余运清说,减速机产业链有带动作用,公司壮大的同时还将吸引其他机械自动化企业来汉配套,共同壮大汉产机器人产业。
  
  机床智能化迎黄金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双重作用下,近几年来工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集成应用发展很快,应用的形式不断扩展,对当前机床智能化潮流带来新的促动,对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转型升级也必将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鉴于机器人研制以及与机床集成应用的发展现状,相关企业应如何建立有效的组织联络机制,以加强沟通与合作?两个行业融合发展该建立怎样的技术规范与标准,以充分做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并形成产业发展的合力?
  

机器人步入爆发前夜 机床智能化迎黄金发展机遇

机器人步入爆发前夜 机床智能化迎黄金发展机遇


  机器人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如何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和机床工具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何做到工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互为集成应用,已成为当前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话题。机床制造过程中许多岗位主要依赖工人的体力和技能,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缺少熟练技工人才,难以保障产品稳定性和一致性,促使机床行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来改造传统工艺流程。以往,昂贵的进口机器人和生产线主要在汽车等少数行业使用,在机床行业等装备制造业领域应用比例偏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国内机床行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两大产业现状经过十一五、十二五两个五年计划,十年磨一剑,中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已进入中档规模产业化、高档小批量生产的阶段,产业整体水平基本具备国际竞争力。数控系统作为数控机床的控制大脑,国产数控系统厂家已经掌握了五轴联动、小线段插补、动态误差补偿等控制技术,也研制出高性能、大功率伺服驱动装置,自主研发促进技术创新与进步,也萌生了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雏形,催长产业发展。
  
  当前,数控系统研制企业、机床整机企业、自动化应用集成商,甚至房地产资本大鳄们,都在尝试进入机器人领域,掀起了一股机器人产业投资热。让人担虑的是,政策过度引导带来的套惠、产业过度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缺乏创新驱动带来的低端同质化竞争等,都将把机器人产业带入无序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6-2018 版权所有: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豫ICP备13020619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451号

社会团体登记证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