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9

主题

5931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554

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刻不容缓

[复制链接]
查看: 2793|回复: 0
发表于 2015-1-27 15: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在世界汽车工业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我国汽车工业在国家调整振兴产业政策规划的指引下,经过全行业的努力,于2009年一举突破千万辆大关,自此连续六年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去年实现了产销双双突破2300 万辆成为了世界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汽车产业格局。我国汽车产业对世界汽车工业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对我国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也愈加明显。据统计,我国汽车及关联产业就业人数超过4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劳动人口比重约10%;占国家税收总额比重达13%以上,汽车消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11%以上,关联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8%以上,是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我国汽车工业的进步与成绩,离不开广大零部件企业和供应商的贡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约20 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在1万家左右。 2013年实现行业总产值2.7万亿元,占我国汽车产业总产值的40%左右。同时,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也取得了积极进展。首先是产业集群初具雏形。目前,国内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产业园区达1000多个,其中关键的集群区或地带超过 100 个。现已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集中区域。并形成了从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制造、联合加工到组装出厂的完整产业链条,呈现出系统集群的特点。其次是企业更注重整体能力的提升。近年来,零部件企业更注重通过持续创新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进而深耕专业化细分市场,拓展经营领域,构建符合自身优势的产业链。并呈现出与整车厂联合开发,提高零部件系统化、模块化配套能力的发展趋势。

   当前,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热潮正在全球兴起。未来学家预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新能源技术发展将催生新一轮工业革命,并最终深刻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经济格局乃至地缘政治。汽车工业作为互联网和新能源产业的重要载体正在成为引领性产业。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深化改革的红利将进一步释放汽车产业发展潜能。同时,我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巨大的国内汽车市场和产品升级需求将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综合实力提升的原动力,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资源。可以预见,从现在到2020年是中国品牌汽车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建设和实现汽车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充分肯定我们取得的成就、看到未来发展美好前景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着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发展不完善,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压力大,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等矛盾制约。其中零部件产业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则存在着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能力弱、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等发展瓶颈,特别是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等高端零部件开发能力不足,

    难以对我国未来汽车产业的自主开发和创新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加快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与此同时,面对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日益增长的消费市场与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特别是互联网带来的汽车消费与商业模式的新变革,汽车金融业也暴露出法律与信用体系亟需健全、服务方式有待多样化等服务支撑滞后的问题,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汽车业电商化已呈必然之势,汽车消费服务环节增值将呈现快速增长。据预测2015 年我国汽车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超过6500亿元,未来十年有望突破 1万亿元。

     因此,汽车零部件产业也要与汽车金融业协同创新发展,这才是顺应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我们应尽快构建服务平台,建立工作机制,加快培育市场,合力促进产业实现创新发展。首先,整车生产企业、零部件供应商、金融机构的思想观念要形成新的共识,深刻认识产业革命在汽车产业链各环节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及服务商要加强协调统一,针对产业矛盾症结精心谋划,明确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中国的自主品牌。
     第三,要形成机制,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用智力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做到有策略有路径,努力构建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科技金融体系,帮助零部件企业创新融资体系,实现多方共赢。

     第四,要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我们要发挥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科研力量,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本文作者: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   王瑞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6-2018 版权所有: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豫ICP备13020619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451号

社会团体登记证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