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9

主题

5931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552

英专家:给我几百中国工人能造出最好航空发动机

[复制链接]
查看: 4567|回复: 0
发表于 2016-10-11 14: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中国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发动机越来越成为困扰我军装备性能的重大短板,而其中航空发动机更成为"众矢之的"。因此近年来中国已经将航空发动机的研发视为高端制造的重大突破点,不但投入巨资,而且还成立了新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

2016年5月31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在北京市完成工商注册,标志着该公司已成立。2016年7月13日,国资委今日发布关于组建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告。2016年8月28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中央领导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

可以说,中央高层对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对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极为重视,但毫无疑问,现代航空发动机是一个极难攻克的高端领域,其不但和力学、材料学等基础科学有关,而且在工程制造上也提出了非常高的标准。

因为无论设计多巧妙的发动机,多高水平的原材料,最后还得要体现在实物上,如果没有技艺高超、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人队伍,航空发动机就永远是井中月水中花。虽然现在制造业已经开始使用大量机器人,但在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距离这一目标还很遥远。

因此航空发动机的建造,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对制造者的管理,如何积累生产经验,如何让他们从内心严格遵守生产工艺流程,如何提高他们的待遇避免人才流失,这才是拷问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高层的重要课题。

中国研制的涡扇-18发动机首飞成功

在中国引进斯贝发动机的过程中,工人这一核心环节就曾经体现的极为明显。

早在1973年中国引进斯贝项目启动,中方赴英考察组中来自沈阳发动机厂的一些同志就深有感触。在参观罗罗公司在英国达比的叶片生产车间时,英国人给中方在压气机叶片生产车间摆了一个用玻璃罩扣着的大展台,里面的绒布上按顺序摆放了斯贝发动机压气机各级叶片和涡轮叶片,旁边树立一个展板,形象地标不同叶片的价值:一片压气机叶片相当于一台电视机、一片涡轮叶片相当于一辆大客车,以此来提醒工人要精心爱护制造出来的成品叶片。

此外公司还设计了专门的搬运箱,每个不同规格的叶片,都有专门存放的小格,互相并不相碰。而中国当时是怎么生产发动机叶片呢?工人加工完叶片之后就把它随手丢进筐中,一堆叶片互相摩擦碰撞,造成表面光洁度的损伤。这种的粗放和精细生产的对比,让中方印象深刻。

而1975年,英国罗罗公司派人来到负责引进工作的西安发动机厂(今天的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考察,看到的是落后的生产管理、落后的生产设备和无事可做的工人。英国人好奇地问为什么工人不生产,当时中方的解释是工人在月初正组织开会进行政治学习。英国人很不解:不生产怎么发工资,不生产靠什么去搞研发,这样的工厂在当时的西方早就倒闭了。

是中国工人的问题吗?也是也不是。

说是,因为中国并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这意味着中国工人在处理复杂精密制造问题上,和当时的西方工人在经验和技能上肯定有一定差距。例如在西安发动机厂开始制造斯贝发动机零部件阶段,就暴露的十分明显。在焊接斯贝发动机的中介机匣过程中,中方的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焊工,连续干了三天三夜累得晕倒,产品还是不合格,英国工人亲自上阵,连续焊好几个机匣都是一次合格。

更神奇的是焊接发动机涡轮轴,合同技术文件上规定焊枪要转3圈,中国工人按照技术资料来全都报废。在向英国工人请教中,他们透露不能按照资料来,而必须焊3圈半。结果按照英国人的秘诀来干,每件都合格。

1973年中国考察斯贝发动机

这些其实都是英国等西方高端制造领域工人的技术诀窍,这些诀窍不是来自于空想和空谈,而是来源于长期生产实践,是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总结。为什么西方国家工人会有这些积累,根本问题还是国家持续不断地巨额投入和生产企业完善的管理机制。中国过去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欠账太多,而一些使用方以往又经常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要赶超世界水平,从来看不上自己的"丑闺女"。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中国航空发动机总是无法走完设计--生产--装备--改进--重新设计的大流程,这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好在涡扇-10等新一代发动机的生产正在改变这一问题。只有涡扇-10等国产发动机的大量生产应用,才会让我们中国工人摸透航空发动机的脾气。
事实上,中国工人不笨也不傻,相反中国工人的聪明、勤劳、手巧是世界有目共睹的。当时引进斯贝项目过程中,英国罗罗公司一位负责生产发动机的经理曾经公开对中方说:中国工人非常优秀,给我几百个人,保证能干出比罗罗公司更好的发动机。你们现在的问题是冗员太多,一个人的活七个人干,还有一堆人旁边光说不动手。

使用国产涡扇-10发动机的歼-11B战斗机

这位英国人说的话,反映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工厂问题。但你能说这个毛病,今天的中国企业就不存在吗?央视连续播出《大国工匠》纪录片,也证明中国当代更不乏技艺超群的工人。但如何保住这支队伍,如何让这支队伍发展壮大,如何让他们真正成为包括发动机在内的高端制造的巨大助力,这才是核心问题。

如果一个企业的诞生,不是为了生产和盈利,不是为了保障一线核心生产技术人员,而是为了安排官帽子和关系户,那么它将很难完成高层赋予它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6-2018 版权所有: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豫ICP备13020619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451号

社会团体登记证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