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9

主题

5931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552

莞企纳钛建立全球第一条卡尺自动化生产线

[复制链接]
查看: 2531|回复: 0
发表于 2016-12-5 10: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公元9年中国人发明世界上最早的卡尺(新莽铜卡尺)到现在,卡尺一直被誉为“工业的眼睛”。在号召“工匠精神”回归的今天,卡尺更成为现代制造工业必不可少的精密测量仪器之一。
  
  东莞纳钛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纳钛”)董事长徐正武,文科生出身,“半路出家”却赢得了市场先机,他去年在东莞中堂建立了纳钛公司,并研发出全球第一条卡尺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目前企业月产带表卡尺2万把,预计首年产值达2500万元。徐正武表示,预计3年后企业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91.jpg

   4月27日,全球第一条游标卡尺自动化生产线落户东莞。图为全新亮相的游标卡尺

  全球首条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投产
  
  去年6月,徐正武在东莞正式注册纳钛公司,去年底企业在东莞中堂镇南潢路建立了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刚刚加盟“东莞制造”的新企业却拥有一项“世界第一”的新技术——建立了全球第一条卡尺自动化装配生产线。
  
  有趣的是,在此之前,徐正武还是一个热衷于心理学、培训、哲学研究的文科生,进入这个行业,是基于对卡尺的好奇。
  
  深入研究后,徐正武发现,卡尺虽然被誉为“工业的眼睛”,受到美国、德国、日本等全球先进制造业国家的重视,然而中国才是世界上卡尺生产第一大国,中国制造的卡尺占据了全球份额的75%,目前中国年产卡尺约为3000万把,年产值约500亿元。不过,这种广泛用于精准制造的测量仪器,其生产工艺在过去数十年间却未取得突破。
  
  在徐正武看来,每年3000万把的产能对于偌大的市场来说,可谓“杯水车薪”。“我考察过中外企业,在德国,几乎每一家先进制造企业一台数控机床配备5把卡尺,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一台机床配一把卡尺都还没实现。”他认为,由于传统工艺产能上不去,卡尺成本高、养护不易,过去数十年巨大的市场需求一直未能得到满足。
  
  “直到现在,国内外生产卡尺依然采取人工手段,依靠技术工匠肉眼对钢材进行打磨,因此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利润低。”徐正武告诉记者。
  
  商机,往往就隐藏于市场的“痛点”之中。由于传统工艺“掣肘”,卡尺一直停留在手工制作阶段,作为先进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一环,却迟迟未能进入现代化生产,这就是卡尺制造行业的“痛点”。徐正武决心要解决这个“痛点”,实现卡尺全自动化生产。
  
  逐一解决现代化生产的“痛点”
  
  在纳钛公司成立前,徐正武的团队已经花了十年时间对卡尺的生产工艺进行攻关。
  
  在他看来,要实现自动化生产必须打破卡尺“一体成型”的传统工艺,通过“化整为零”让卡尺各部件实现精致的量化生产,然后再通过精密的组装技术,把各个部件融为一体。这种工艺,不仅提升了卡尺的生产效率,更降低了仪器的使用养护成本。
  
  不过问题又来了,卡尺本身就是为了精准测量而存在,通过“组装”而成的卡尺如何保证各部件契合无间?经过十年研发,徐正武及其团队成功攻克了这个技术难题,“加法生产”产品结构专利的诞生,最终实现了卡尺精密“组装”生产。
  
  事实上,徐正武发现并解决的行业“痛点”并不只有一处,目前纳钛公司拥有多项技术专利,每一个专利都是一个治疗“痛点”的良方。
  
  一般的带表卡尺,由于齿条敞露,在生产车间使用时很容易因为沾上灰尘而受损。而且卡尺一体成型,一旦部件损坏整个卡尺都废了。使用寿命短,这是卡尺的另一大“痛点”。纳钛公司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高防护解决方案,借助这项专利技术,齿条隐藏在卡尺中,起到了良好的防尘效果。
  
  此外,一般的卡尺量爪硬度往往在40到50度之间,硬度低带来测量的误差及使用寿命问题。针对这个“痛点”,纳钛公司采用特殊材料处理这一环节,使硬度最高达到90度,提升了测量精确度以及量爪的使用寿命。这两项技术,使得东莞制造的卡尺达到业界产品平均寿命的5倍,并且可实现个性化定制。
  
  在徐正武的带领下,纳钛公司逐个解决了卡尺现代化生产的“痛点”,目前纳钛已取得多项国家专利,成为了纳钛卡尺进入自动化流水线的关键。徐正武透露,该公司如今每月可生产带表卡尺2万把,预计首年产值达2500万元。未来3年企业将可生产2000种以上智能测量产品,届时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6-2018 版权所有: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豫ICP备13020619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451号

社会团体登记证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