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7-1-10 11:26:39

北重集团:兵工精神薪火相传 走百年老店道路

翻看北重集团的发展史,是一部兵工精神薪火相传的长卷。1952年选址,1954年建厂,1958年建成,上世纪70年代末从单一军工企业向军民结合企业转型,1999年实施公司制改革,到现在形成防务产品、特种钢及延伸产品、矿用车等工程机械三大核心业务,企业坚定地走在通往百年老店的道路上。

  亲历 《爸爸妈妈的橡树》从这里走来

  见到记者后,82岁的于正心、陈豪夫妇拿出事先写好的个人简历,字里行间,是两位兵工科研工作者的心路历程。这对老夫妇毕业于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在青春岁月里扎根边疆,为国防事业奉献了全部身心,是北重集团火炮装备发展史的亲历者。

http://img67.jc35.com/9/20170110/636196386694691831525.jpg
   1964年4月8日,邓小平接见了厂长杨绍曾和党委书记刘泽华,听取了工厂建设、生产情况汇报。

  1958年,于正心、陈豪成为北京工业学院火炮自动控制专业的首届毕业生,成绩优秀的他们可以留校任教或到研究院所工作,但447厂(北重集团的军工厂代号)的招工计划改变了二人的人生。听到招工人员说“包头正在建设亚洲最大的兵工厂”的消息后,他们觉得这是报效祖国、实现人生理想的好机会,于是把“去包头”列为毕业分配的第一志愿。

  当年10月的一天,从包头站下火车,坐在毛驴车上,陈豪第一次感受满目风沙的包头,女性的敏感告诉她,这真是个艰苦的地方!那时,工厂刚投入生产,千头万绪,下车第二天,大学生们就投入忙碌的工作。

  生产刚起步的447厂,靠模仿前苏联的工艺制造火炮,1959年苏联专家到来前,刚毕业的大学生们被委以科研和生产的重任,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后,遗留下大量技术问题,更需要他们迎难而上。当时,工厂只有几个辅助厂房,设备更是严重缺乏。于正心、陈豪等科技工作者接连攻克了57毫米、100毫米高炮定型过程中的诸多难题。100高炮从投料到制成共用时十个月,比技术设计规定的投产日期提前了一年。

  1959年10月1日,在建国十周年之际,447厂生产的32门100毫米高炮排列成整齐的方阵,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的检阅。作为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的大型综合性兵工企业成功“亮剑”,掀开了新中国兵器工业建设的新篇章。

  在长期共同工作中,于正心、陈豪结成革命伴侣,夫唱妇随。

  1984年,工厂决定试制高膛压火炮,于正心受命担任项目总工程师。由于时间紧迫,工厂提出“零件不落地”式生产,仅用时数月就完成样炮试制,12月赴京参加反坦克武器陈列和操作表演。随后,项目被列为国家科研重点、合成集团军装备、国庆40周年受阅和合同制试点项目,手握“四道金牌”。

  该项目实现了我国火炮制造从低膛压向高膛压技术的提升,并培养锻炼了一批军工技术骨干,447厂(1985年工厂改为“国营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总厂”)自此进入自行火炮生产和总装单位。1991年,项目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在北重集团和整个包头市的科技发展史上都是第一次,于正心作为科研项目代表,赴人民大会堂领奖。

  “能以总工程师的身份参与项目研制工作,为国防发展作出贡献,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虽时隔多年,回忆此事时,老人仍满怀自豪。

  退休后,于正心、陈豪被工厂返聘,发挥余热。老人说,他们有两大夙愿,一是看到工厂拥有自主研发的武器装备,二是健康地工作50年,如今都已实现,感觉生命特别充实。当初来包时,同行者20多人,如今多已天各一方,但他们对当初的选择无悔。

  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写道: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2015年7月1日,以于正心、陈豪等老一辈兵工人为原型的包头系列城市微电影《鹿城记忆》之《爸爸妈妈的橡树》开机,摄影机带着我们穿越尘封的时光,致敬那激情燃烧的兵工岁月。

  亲为 大国工匠从这里走来

  1984年进厂的戎鹏强,在镗工岗位上一干就是33年,他的“超长小口径管体深孔钻镗”操作法破解了高压釜出口偏难题,成为超长小口径管体深孔加工领域的顶尖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本人也成为业界响当当的“镗工大王”。

  “父亲教导我,进厂后要好好干,多学点技术。”戎鹏强说,那时还不流行“技能人员”这个词,但水平高的技术工人处处受到尊重,尽管大家工资都很低,但一个四级工养活一家老小没问题。

  进厂先当三年学徒是个“土”规定。戎鹏强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扫地、擦数控机床、送刀具、收拾铁屑,甚至给师傅们打开水,像个勤杂工似的做好开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师傅们操作时,他在一旁站着看,时不时打打下手。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关镗工的公开资料少得可怜,为了把技术学好,除了看师傅干,平时还得自己多琢磨、多领悟。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时一年左右,戎鹏强就出徒了,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他在1989年入党,1991年被评为厂级劳模,这一当就是十届。1995年,他被评为全国劳模,那时年仅29岁,在许多人眼里还是个“孩子”。2016年,他成为兵器集团首席技师,这是每个技术工人所能到达的最高技能岗位。同年,戎鹏强的故事《大国工匠·匠心传世》在央视热播。靠着精湛的技术,戎鹏强赢得了和前辈们一样的尊重。

http://img60.jc35.com/9/20170110/636196387139604613825.jpg
新出厂的矿用车发往用户。

  33年间,他承担了各种口径系列身管生产和科研加工任务,加工身管总深度达到20万米,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创造无形价值数千万元。当前,国家重提“工匠精神”,工友们说戎鹏强就是“工匠精神”的典型实践者。

  曾有私企高薪聘请,但被戎鹏强一口回绝。“虽然给的工资多,但毕竟是给私人干活。而在北重集团这个大平台上,我们是给国家干活,会有更高的荣誉感。”他自豪地说。

  如今,戎鹏强立足工作岗位,还担当起总结操作方法、带徒弟的重任。他的徒弟们有的成为技师,有的成为高级工,都是车间生产骨干,带动公司深孔加工技能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北重集团总经理蔺建成满含深情地说:“这些能吃苦、肯奉献,重大局、爱工厂的工人们是北重的最大财富,因为有了他们在企业最困难时的不离不弃,北重才有了抓住每个发展机遇、乘势前进的资本。”

  亲证 共和国火炮事业从这里走来

  87岁的田之文,1958年从太原的247厂调到包头的447厂,从工段长干起,历经车间副主任、车间主任、分厂副厂长、分厂厂长、总厂厂长等岗位,直至1991年离休。他清楚地记得,工厂引进、革新苏联技术,重置57高、100高装弹机,将发弹数量从每分钟几枚提升至100多枚时的自豪。这些高炮被装备到100多个炮团,群炮集中发射,场面震人心魄。

  现任北重集团总经理蔺建成向记者描述公司近年来的转型轨迹。改革开放以来,公司走过了从单一军品生产,到保军转民、军民融合的发展之路。期间,既有“亚洲第一大火炮厂”的自豪与荣光,也有军品锐减、民品难以支撑生存的悲凉与无奈,更有一路搏杀,把“北方重工”品牌挺立在国家战略层面、民族工业制高点的壮志与骨气……

  2016年,北重集团提出一年减亏、两年持平、三年盈利的发展目标,确定了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防务、特钢、矿车三大核心业务,使其收入占公司总收入90%以上的战略任务。

  历数三大核心业务,防务产品方面,60多年来研发、制造的大量武器装备已列装陆、海、空三军部队,并在多次国庆阅兵仪式上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的检阅。特种钢产品方面,大口径高强韧厚壁无缝钢管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已应用于国内近百台亚临界、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四大管道,是“中国制造2025”强基工程的中标产品、国家能源局确定的国产化示范产品。矿用车方面,产品现已销往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国内外500多个大型矿山和重点水利水电等工程,销量稳居全球前三甲。

  在三大核心业务带领下,北重集团在2016年完成营业总收入近40亿元,减亏1亿多元。2017年,公司力争营业总收入达到60亿元,利润持平。目前,一季度在手的合同任务已十分饱满。

  放眼“十三五”,至2020年,北重将致力于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润达1亿元以上。为此,公司将集中精力做强做精做大三大核心业务,打造三个基地:防务产品要打造国家重要的火炮研发生产基地,特钢要成为国家高强韧炮钢研发生产基地,矿车要建成中国矿用汽车研发生产基地。“相信到那时,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更加阳光、开放、高效的现代化北重集团。”蔺建成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重集团:兵工精神薪火相传 走百年老店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