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9

主题

5931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630

机器换人技术缺陷将导致产业化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 5963|回复: 0
发表于 2015-3-16 15: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政府推动之外,制造企业对于“机器换人”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浙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主流的机器人公司已先后落户杭州,其中包括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杭州中科新松光电有限公司、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杭州凯尔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金石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杭州科爵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等。
  
  不过,机器人产业在浙江乃至全国才刚刚起步。2010年底落地杭州的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其沈阳总公司做机械制造应用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大概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机器人市场逐渐起来,我们在华东地区布局,目前大概占这一片市场份额有一半左右。”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正刚表示。
  
  杭州是新松公司主要的一个生产基地,由于进入市场较早,新松机器人目前在国内市场推广顺利,未来考虑往武汉、宁波等地扩展。
  
  杭州科爵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正是在这股热潮中,于2011年8月底成立的本土企业。作为国内最早研发自动焊锡机器人的企业之一,科爵完全自筹资金,其主打产品为桌面型自动焊锡机器人。
  
  科爵公司总经理姚建立指出,这类机器人早在1969年,就有日本企业率先发明,如今科爵的产品已出口到了日本,博世、三星、松下、三花、奇瑞等知名企业已经是他们的客户。
  
  科爵目前主推的第三代产品,7英寸彩色LCD全触摸控制屏,“工人只要培训15分钟就可以学会操作。”姚建立说,传统的人工焊锡,一个锡台需要一名熟练的焊锡工,而使用他们的机器人,每人可操作2-5台设备,且效率可以提高5倍。
  
  2013年,科爵产品销量比2012年增长了400%,2014年预计同比将增长200%。发展如此迅速,姚建立归功于产品的价格优势。
  
  杭州市经信委一项针对杭州120家工业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4%的企业把目光投向了“机器换人”。
  
  跨国公司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其机器人事业部副经理张振惠指出,公司在汽车零配件市场占有率约5%-10%,太阳能中某一块领域占有率达97%以上,激光切割能达到30%-50%,喷涂约3%-5%。
  
  尽管2008年才进入中国市场,史陶比尔这几年的发展势头依旧不错,每年销量达到60%-70%的增长。
  
  作为一家老牌的跨国公司,史陶比尔目前的研发和产品生产主要还是在欧洲,国内市场也才刚起步,“主要原因在于价格,比如食品搬运的机器人,在欧洲市场可以接受30万/台的标准,但是中国市场可能只能接受10万多/台的价格。”张振惠指出:“中国这块市场蛋糕还是挺大的。未来10-20年经济肯定往亚太这边转移的,我们未来几年也会考虑本地生产,甚至设计适合针对中国市场的新型号机器人。”
  
  但是“机器换人”成本代价相当高。“浙江省制造企业所用的自动化设备,90%以上来自国外,不仅价格高昂,还需要二次改装和调试。”全球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表示,“机器换人”的难处主要包括机器人生产和应用两大块,具体问题无外乎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国产机器人公司首要面临的是技术问题,尤其是机器人关节中必需的减速器,目前基本全部从国外进口,机器人是一个产业链,要有前端的马达、伺服,核心的减速器,后端还要跟上。
  
  “减速器其实很简单,就是材料、热处理、精加工,但是国内基础工业不过关,就很难得到一个关键的机件,必须要通过进口,就会对整体的成本、周期等产生很大制约。”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会长凌琳表示,国产机器人如果有一天能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的话,机器人的价格会大幅下降,而这些方面的技术缺陷将导致产业化问题,“主要是生产批量、工艺等,产品的稳定性不够。”
  
  即使生产出了高质量的机器人,后期的应用依旧令企业“头疼”,“如果新产品找不到下游做集成的合作伙伴,或者找不到解决方案,机器人推出去还是没有用的。”东莞普劣汇森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宗保表示,所谓的集成主要包括软件、硬件、工艺等,比如切割,切割的角度、速度、光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积累经验,并不是每一家自动化企业都有能力做。
  
  此外,“价格高昂造成市场扩展难,高端的用一家企业,低端的用另一家企业,但实际上客户都是有感情的,还是希望一直用同一个产品。”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秘书长蒋仕元表示,机器人这个行业并非短期能做到,需要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对应用企业而言,资金是个大问题。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一些硬件上的投入达到百万元甚至千万元,而成本回收可能需要3~5年。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则提出,机器换人的成本挑战中有一对非常突出的矛盾,即低端行业的高端机器人应用,比如卫浴五金(打磨抛光)。
  
  这个行业的客户群特点是生产方式非常落后、行业领域非常广、市场空间非常大,而对价格极其敏感。但现实是这方面的机器人复杂程度远大于焊接等机械人,“它要求机器人本体防水、防尘、防爆,对控制的要求包括力控制、离线编程等,而工艺上则要求曲面规划、打磨等,非常复杂,导致成本也极高。”
  
  另外,高端的技术,必然对一线员工提出更高要求。大量中小企业本身缺少技术部门及人员,难以自主开发新工艺、新设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6-2018 版权所有: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豫ICP备13020619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451号

社会团体登记证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