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9

主题

5931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630

董慧:一个有“情怀”的数控“女汉子”

[复制链接]
查看: 9207|回复: 0
发表于 2016-10-12 11: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为情怀?或许一百个人有一百个答案。有人说,有爱就有情怀,有爱就能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情怀,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情怀,当小爱聚集成大爱的时候,就是一种大的情怀。20年来,安徽叉车集团公司桥箱事业部数控车床调整工董慧扎根生产一线,从数控“门外汉”一步步成长为数控高级技师,直到今天还在一线肩负着公司100多台数控设备的加工调试工作。在她的心中,情怀就是对企业、对工作的热爱,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一、工作情怀:女人有时也不是“水做的”
  
  作为一名车床工,董慧说,留在她记忆深处刚进厂的情景反而不是铁屑飞扬的车间,而是六平方米左右、住着五六个同事的单身宿舍,“宿舍是朝西的,没有电扇,一到夏天晚上根本没法睡觉,只有把毛巾蘸湿了搭在身上到下半夜才能眯一会……”
  
  不过,即使这样,董慧依然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跳出了“农门”。在省城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因此,1994年,当刚满20岁的董慧多六安技校毕业被分到当时的合力叉车厂二金工车间时,她就坚持这样一个信念:只要努力了,付出了,就一定会得到肯定和回报。想不到,这个信念一直坚持了二十多年,而且还会坚持下去。
  



董慧:有“情怀”的数控“女汉子”


  “不论是加工各种零件,还是磨各种车刀;不论是夹紧卡盘,还是松动卡盘;不论是拿加工材料,还是手提满桶的肥皂水,不论是擦车床,还是扫铁屑……倘若当年没有走进工厂,没有在生产一线干过,我也许是一位外表体面新潮,而手无缚鸡之力的娇弱女子。因为女人是水做成的骨肉嘛。但当职业选择我们成为一名普通女车工时,看着周围那些穿着工作服,动作沉稳麻利的同事干着所有脏、苦、累活时,心中最大的感慨就是:女人有时也不是‘水做的骨肉’。按时下说法就是‘女汉子’。”而在董慧看来,她的这种感触更深。
  
  那时的二金工车间有两台沈阳3225数控车床。这在上世纪90年代有工厂中可是个稀罕物,在董慧的眼中更是个“神奇的东西”——只要用手按几个数码,零件就能自动出来了。当然,她心中最大的愿望还是,如果我也能学会这个该多好呀。但那时在学校里根本没学一点这方面的知识,工厂里的老师傅也几乎没人懂得这新“玩艺“,甚至连书店里有关这方面的书都很少。“那时真的连做梦都想着要学会数控机床。”你别说,机会还真来了。有一天,董慧在车间一位年轻的同事那里发现了一本数控资料,那是本公司教育科复印的资料,虽然它已经被翻得破烂不堪,但是对董慧来说却是如获至宝。
  
  “但回去一翻资料,我傻眼了,说是‘天书’一点不为过:数字看不懂,公式不明白……”但“一定要学会操作数控车床”的执着的信念让董慧如饥似渴地学习了一遍又一遍,并不断地加以实践。当时,在董慧的同学们间流传着一个真实的“笑话”,“那段时间每当同学聚会时,大家在一起畅谈对未来的打算,我总是说,我的理想很简单,就是要学会操作数控机床,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因为在当时,没有多少人愿意在生产一线呆很长时间的。”说起往事,董慧还忍不住哈哈大笑。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然,对董慧也不例外。
  
  1995年,公司购买了一批数控车床,并为此办了一个学习班。在多方争取下,董慧如愿以偿地参加了这个学习班,“由于缺少数控知识的系统培训,刚开始我只是学会了机床操作,编制程序和设备调整还不会。这让我非常着急。”一个周末,领导让董慧一个人去加班,没有了编程师傅在,董慧只能硬着头皮靠自己来编程和调试机床,她尝试着编程、装刀、对刀、试加工……经过2个多小时的调试,想不到的是她终于加工了一件合格的产品。“我当时非常高兴,认为编程和调试也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难嘛。”我们知道,今天这句看似轻松的话对于当年的董慧来说包含着多少艰辛的努力啊。
  
  兴趣当然是最好的老师。渐渐地,董慧对数控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数控加工经验也就积累得更多了;而公司第一届女职工数控技能比赛冠军、第四届岗位操作运动会中数控车岗位亚军的好成绩更是使董慧的数控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企业情怀:“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合肥矿机厂新厂。是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建于1958年;1967年,第一台3CH叉车试制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台侧面叉车试制成功;1976年,自行设计了我国第一台CPCJ-20型集装箱叉车和25吨串杆叉车;1986年,国内首台无轨锻造操纵车研发成功并批量进入市场;1987年,引进TCM技术……关于集团的这些历史,董慧当然是后来才从一些厂志和老同事口中知道的,但也有她亲身经历的:自1991年,叉车集团已经连续20多年保持全国同行业销量第一,2006年叉车集团进入世界工业车辆行业十强,2011年位居世界工业车辆行业第八……
  


董慧:有“情怀”的数控“女汉子”
  
  而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在董慧看来,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几代叉车人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所谓工匠精神,第一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董慧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随着数控技能的一步步提高,班组里的一些疑难杂症产品自然而然都落到了我的肩上,每当一接到这些任务的时候,我都把它当做是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机会,而当我把一件件合格产品加工完成的时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刻,看着那些零件,我真的有种成就感。”
  
  近年来,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购买了一大批高、精设备,并配备了不同的数控系统。董慧就紧紧抓住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掌握数控车和车削中心的多种数控编程系统。2006年,公司买进了日本大隈车削中心,当时日本厂家派了一名技术人员过来调试机床,董慧被安排跟在他后面协助并学习,一次加工中,日本技术人员遇到了一个问题——零件的粗糙度得不到图纸要求,经过反复调试,仍然不行。这时,一直在旁边的董慧就说,“让我来试试吧”,那个技术人员用不信任的眼神看了看董慧没有说话。十几分钟以后,董慧凭借平时积累的加工经验,对切削参数进行了调整,问题得到解决,不但零件粗糙度得到提高,工效还提高了20%。“这时,那位日本技术人员睁大了眼睛,连连夸奖我。而我当时除了有种成就感,还有种打败了外国人的自豪感。”
  
  而说到每次竞赛时攻克难关、钻研技术的故事时,董慧用了一个成语——“不胜枚举”。2004年8月全国首届数控技能大赛,通过层层选拔,董慧有幸代表公司参加了比赛,但这次考试中增加了三维加工知识,而在平时加工中董慧使用的是手工编程,对三维加工知识了解很少,软件应用对她来说更是一大挑战。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她决定从头学起。就这样坚持了2个多月。最终,董慧作为安徽赛区唯一的女选手入选全国决赛;还有一次是全国第二届数控技能大赛上,要求就是必须在6小时之内完成三件套的加工。当时为了能够早一点完成任务,他们在加工椭圆的时候都是用圆弧代替的,其实这是不符合规范的。为了严格保证工件的质量,董慧想必需要把椭圆加工出来。“六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当我还在研究这个知识点,看到别的选手高高兴兴的交卷子,其实我心里也很着急,但我想一定要完成这个工序。终于我坚持到第七个小时的时候,硬是将椭圆加工出来的,当时的心情真的比拿到第一名还要高兴……”不知为什么,听董慧讲每个这样的故事,语气都是那样的轻描淡写,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那种“赛场如战场”的感觉吧。
  
  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董慧还积极投身QC(产品质量控制)攻关,作为QC小组长带领班组成员凝聚团队智慧与力量,解决了许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她与车间刀具管理员一起制定了刀具使用奖惩细则,这个细则在公司一直延用至今……
  
  因此,董慧所带领的班组先后获得“安徽省青年文明号”、“安徽省优秀班组”、“安徽省模范班组”、“安徽省工人先锋号班组”、“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班组”等一系列荣誉;而她个人所获得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安徽省技术能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巾帼建功”标兵,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这些荣誉应该是她这句不是名言的“名言”最好的体现,“成功好比一段路的终点,而通过这个终点的奋斗之路却是漫长而坎坷的,每一位成功者无不经历长期的奋斗拼搏才能够达到终点。”而这,也正是“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三、同事情怀:百花齐放才是春
  
  “发扬‘工匠精神’,除了自身练就过硬的本领,还应该让这种技艺有所传承,做好传、帮、带。”董慧认为,传授技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这种特质的培养,是要靠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来完成的。
  



董慧:有“情怀”的数控“女汉子”


  2001年,公司招进一批职高学生,进入董慧班组的就有6名,这6名学员既无实际工作经验,又对数控加工知识掌握不全面。董慧于是就经常利用下班时间对他们进行数控知识培训,按照“第一步说给他听,第二步做给他看,第三步让他自己做做看”这样一个“三步曲”手把手传授数控操作技能,同时在班组建立严格的奖罚制度,奖优罚懒。经过一年多的磨练,使他们的实际操作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而这其中有名80后员工徐龙荣,一开始进班组的时候,技术水平不是很好,甚至是一些技巧问题,董慧就耐心帮她一一解答。过了一段时间,她的操作技能有了进步,但是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董慧于是就把自己在每次比赛的训练试题拿出来给她做,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慢慢讲给她听。在2006年公司举行了第九届岗位操作运动会,这位被董慧鼓励参赛的“后进”青年竟“不可思议”地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经过几年时间的磨练和努力,徐龙荣也先后获得‘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安徽省岗位能手’、‘合肥市技术能手’、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和‘标兵’等荣誉。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说起自己的爱徒,董慧也是一脸的自豪。
  
  在传授技艺的同时,董慧也特别关注对徒弟们品德的培养。2006年的一次下班,厂车上坐满了人,这时,一位年长的师傅上了车,董慧班组90后成员龚羿文就主动地给他让座。“我知道这件事,就在班组会议上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多次重点表扬,并进行了一些物质奖励。有人认为我是在小题大做,但我不这样认为,有一个良好的品质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
  
  董慧告诉我们,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她觉得这是应该做的。因为她懂得,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数字可能是枯燥,但也是最能说明问题的:截至目前,董慧已经授课80多场次,达到500多课时,累计培训1000人次,培养出50多名高级工和8名技师,其中2人分别荣获“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和“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6人在在省市技能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难怪2008年1月13日,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在视察公司时,当他听说董慧的事迹后,勉励她“要好好学习技术,多带徒弟”。
  
  四、家庭情怀:永远是爱的港湾
  
  坐在我们对面的董慧,身材瘦小,甚至有些文弱,不善言辞,很难想象,就是这样看似普通的女工,却头顶着如此多的光环。
  


董慧:有“情怀”的数控“女汉子”


  “中国合力,提升未来。”“世界五强,百年合力。”是公司的使命和愿景。董慧说,作为一名20多年的老职工,她每次看到这样的宣传语时,都有一种激动自豪感,“这是公司的愿景。对我们每个职工家庭来说,何尝也不是这样呢。以前在南七老厂区时,我都是骑车上下班,现在随着公司扩大搬到经开区后,我也开车上下班了,房子也由最初的单身宿舍到小套房再到大套房,生活是越来越好了。从农村人变成城里人,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幸福的。”董慧说,“但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我有时感到很愧疚,因为我为这个家做得实在太少了。”
  
  “2004年,我参加了公司举办的机电一体化大专班学习,那时候我的孩子还很小,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就把孩子留给婆婆带,婆婆当时说了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你现在正年轻,是你大展身手的时候,现在不干还等到什么时候!’。”说这些的时候,虽然董慧的语气依然是一贯的轻描淡写,但我们能听出这触及了她作为母亲那柔软的一面,“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强调的是品德教育,注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他,在我们家住的那栋楼下面有一段公共楼梯,每年冬天下雪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孩子一起去清扫那段楼梯,因为在我们那栋楼里还住着几位老人;2010年我从北京参加劳模表彰大会回来,孩子看见我并没有急着问我有没有给他带礼物,而是说:‘妈妈,把你的荣誉奖章拿给我看看。’我满脸疑惑的将奖章递给了他,只见他用他那双稚嫩的小手,快速地将奖章带到了自己的胸前,说:‘妈妈,帮我照张照片吧,我长大了也要象您这样。’”
  
  有人说,作为一名技术工人,特别是一名女技工,会失去很多。比如,夏季本是女性的季节,但女工们上班得穿长袖服,裙子是绝不能穿的,眼看着流行色在街上如花般旋转,女车工们匀称的小腿肚却只能安份守己地躲在厚裤筒里;冬日里,女工不得不脱下潇洒暖和的冬装,换上单薄的工作服。她们一个个变成了标准的不爱红装爱武装的铁姑娘,在零下几度操作着冰冷的机床;永远无法留长发,只能羡慕同龄女孩那一头秀美的长发……“这些的确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我们也得到了很多,比她,我们人生价值的体现,比如,家庭的温暖,家里人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
  
  和董慧聊天到此,我的脑海中忽然闪现一个时下流行的词——情怀。何为情怀?或许一百个人有一百个答案。但我觉得这个词用在董慧身上特别合适——她对工作、对同事、对家庭,无不充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境,只要努力了,付出了,就一定会得到肯定和回报。这,即为情怀!
  
  对于董慧来说,做个有情怀的人,他会有充实美好的人生;而我们,与有情怀的人同行,也会平添许多愉悦幸福感……

(原标题:董慧:有“情怀”的数控“女汉子”)(来源:新浪安徽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6-2018 版权所有: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豫ICP备13020619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451号

社会团体登记证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