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9

主题

5931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546

形势:周济论时代契机下的中国制造

[复制链接]
查看: 3276|回复: 0
发表于 2014-11-7 11: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制造强国战略报告会”作为2014年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中重要活动之一10月31日在郑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作了题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专题报告,深入阐述了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两化融合带来的时代契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路径等热点问题。

  创新驱动迫在眉睫
  "进入21世纪以来,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这是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周济表示。
  面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德国发布的“工业4.0”战略,形成了整个国家政产学研高度共识的发展蓝图。
  一方面,中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新一轮工业革命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中国的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比如德国已经实现了工业1.0、2.0、3.0,正在向工业4.0迈进。“作为新兴工业国家的中国,如果我们抓不住这次机会,在别人进行工业4.0的时候,我们还在进行工业2.0,就要在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落伍,就算实现了工业化,还是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远远甩在后头。”周济表示。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中国要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发展,发展方式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也就是工业2.0、3.0、4.0同步发展。更为宽广的技术选择,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得我国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被大大压缩。当前,中国和发达国家掌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的机会是均等的,这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使我们可以通过掌握新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可以不再跟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一步一步的顺序发展,而是依靠工程科技创新和“并联式”发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追赶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这将大大加快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我们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不仅要依靠科技创新,使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也要抓住工程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这个关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真正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产业发展,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周济表示。

  两化融合带来的时代契机
  智能制造——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应该作为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应该放在“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位置。制造业创新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产品创新,二是制造技术创新,三是产业模式创新。第一,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实现机械产品创新的共性使能技术,使机械产品向“数控一代”和“智能一代”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功能、性能和市场竞争力;第二,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也是制造技术创新的共性使能技术,使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制造发展,全面提升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水平;第三,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还是产业模式创新的共性使能技术,将大大促进规模定制生产方式的发展,延伸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深刻地改革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


  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已成为各国占领制造技术制高点的重点领域,对于我国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产生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大而强的强大驱动力量。
  “总的来说,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只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推动所形成的产业模式创新的很小一部分。例如,现在信息服务业的增加值远远地超过了信息制造业的增加值,而且还在不断地快速发展。又如,与制造业相关的金融、物流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这说明,在未来生产型服务业将会超过生活型服务业,成为服务业的主流。我们相信,随着技术进步和与工业化的进一步融合,制造业产业模式创新将表现得更全面、更深刻、更综合。”周济表示。

  中国制造业强国三阶段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仍然不是制造强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我国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面临新的调整,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严峻挑战。从内部因素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由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对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出了紧迫的要求。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资源、能源、环境和市场的约束,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从外部因素看,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战略,谋求在技术、产业方面继续领先优势,抢占制造业高端,进一步拉大与我国的距离;另一方面,印度、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则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抢占制造业的中低端。我国制造业正面临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
  与此同时,制造业面临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大机遇。新一轮工业革命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历史性交汇的难得机遇,将大大加快我国工业化和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
  “必须强调的是我们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今后20年是我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在创新和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的绝佳发展机遇期,中国已经具备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与优势:1.我国制造业拥有巨大市场,需求是最强大的发展动力。2.我国制造业有着世界最为完整的体系,具备强大的产业基础。3.我国一直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在制造业数字化方面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4.我国在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5.我国制造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辉煌成就,上天、入地、下海、高铁、输电、发电、国防等等都显示出我国制造业巨大的创新力量。”周济表示。
  目前,美国遥遥领先,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国、英国、法国、韩国处于第三方阵。中国与第一、第二方阵国家的差距主要是全员劳动生产率低、增加值率低、创新能力薄弱、知名品牌缺乏。
  对于未来30~40年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强国进程可分为三阶段:2025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2045年中国制造业可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建设制造强国,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实现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一方面要靠改革开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一方面要靠创新驱动,制定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周济强调。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制造强国行列,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具体目标:制造业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一;主要行业产品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一批优势产业率先实现突破,实现又大又强;部分战略产业掌握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创新驱动,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其次要质量为先,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再次要绿色发展,推行绿色制造;最后要优化结构,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6-2018 版权所有: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豫ICP备13020619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451号

社会团体登记证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