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9

主题

5931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546

2016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之精彩演讲

[复制链接]
查看: 2952|回复: 0
发表于 2016-9-13 10: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9日,2016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在京召开。此次论坛的宗旨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重大部署,广泛汇集智慧资源,按照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围绕制造业创新和基础能力提升、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以及良好政策和市场环境建设等议题开展交流与讨论。探讨、总结制造强国建设的思路和经验,提出相关政策措施建议,为深化制造业结构改革把脉问计,为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建言献策。
  
  参会嘉宾来自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省、区、市制造业主管领导;相关行业组织负责人;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本版特将有关专家发言整理成篇,以飱读者。
  
  周济: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很多的考虑和论证,我的体会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创新,一是发展实体经济,二是建设制造强国,三是激发企业活力,四是坚持创新驱动。”中国工程院院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济表示,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动力。
  
  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
  
  周济认为,今后30年,在制造业智能制造核心的技术方面,中国制造业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完全可以实现战略性的重点突破,重点跨越,实现与西方最发达国家并行和超越,要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当今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根本的动力在于新一轮科技革命,新的工业革命四大根本动力:
  
  第一是信息技术指数级的增长。
  
  第二是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得信息的获取、使用、控制、共享变得非常的快速,产生出了真正的大数据,使信息服务进入了普惠计算和网络时代,真正引发了一场革命。
  
  第三是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战略突破,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高速的发展,不仅仅有量的转化更重要的是质的根本性飞跃。
  
  第四是集成式智能化创新,当今一种全新的创新方法集成式智能化创新出现,技术的组合是革命性的系统创新,比如苹果系统产品、特斯拉电动汽车就是成功的典范,谷歌进入汽车制造业本身意味着一个新的制造业时代的到来。
  
  智能制造是大的系统工程,智能产品是主题,智能生产是主线,以智能服务为中心,产业模式变革是主题。
  
  十年规划两个阶段
  
  在周济看来,智能制造是大系统工程,是一个方向,智能制造在中国工业的实现最起码也是20年以后的事情。现在很多智能工厂、智能车间都是初级的智能制造或者说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中国制造2025》必须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全面发展策略,十年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15到2020年,全面推广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部分行业和企业可以开展智能化应用的试点示范;第二阶段“十四五”期间,2020~2025年基本完成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全面的应用。
  
  第一、全面推广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十三五”期间要把工作重点全面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特别是推进制造装备技术改造工程和数控的创新应用工程,推动行业和产业的升级换代。推进《中国制造2025》要高度重视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经济是不是稳得住当下取决于现有的产业能不能修复动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盘活巨大的存量资产,必须要在整个行业中推广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使得整个行业能够转型升级,其中特别要提到的是制造装备技术的改造工程,也就是制造装备升级换代。
  
  第二、自主可控的先进装备和系统。大规模的机器换人,但不能够也不可能大规模用外国的机器来替换中国的工人,不可能也不能够大规模的用外国的系统来支撑中国的制造业。中国有必要也有能力发展世界一流的智能制造装备制造业和系统服务,《中国制造2025》做强做优装备制造业。
  
  第三、要强调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就是产业模式的升级换代。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前景广阔。长远来看,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现代工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不断产生,为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历史性发展机遇。
  
  “十三五”期间,建议要着重推进定制化规模生产,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的深度发展,大力推动广大制造企业的产业模式的升级换代。
  
  在今后几年中,技术改造将会是工业投资重要的方面,也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最重要的方面。周济特别强调,一方面要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多种方式降低技术改造的投融资风险,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的专项财政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发挥政府对技术改造有效的作用,政府要加大中央财政引导的规模,健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长效机制。
  
  王一鸣:建设质量追赶型产业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我国要尽快建立质量追赶型产业体系。第一、中国正在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第二、要以质量追赶来推进产业升级;第三、追赶关键要突破创新发展的瓶颈。
  
  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
  
  中国经济正在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阶段,从过去中国经济增长的曲线来看,过去差不多经历了六年增速放缓的阶段。从它的主要特征来看,以往数量和规模扩张为主的追赶的潜力已经基本得到释放,供给和需求的基本面因素来看,中国的经济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供给端来看,2012年以后中国劳动力正在减少,经济增长的劳动投入正在放慢,随着劳动力的减少,储蓄率开始下调,资本的投入也在放慢。
  
  需求端来看,2014年每千人拥有汽车超过一百辆,出行的主导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从国际比较来看,传统的制造业数量扩张的阶段,或者说大规模扩张的阶段将要结束了,经济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中间都有一个拐点,日韩在经历这个拐点以后产业扩张差不都慢慢达到了峰值。拐点以后人均的钢材消费量的增速,日韩都在零增长线波动,也就是说需求开始趋于饱和。
  
  王一鸣指出,再像过去一样追求数量扩张、追求规模扩张、追求圈地搞园区扩大产能,传统的模式可能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要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的阶段,产业发展模式也要从铺摊子为主转向上台阶为主。核心是要产业升级要迈一个台阶,创新也要迈上一个新台阶。
  
  所以数量追赶规模扩张的路子越来越受到约束,要更多的向质量追赶的方向转型。质量追赶有新的特征,产业规模扩张明显的放慢,但是产品、质量、品质、性价比、品牌大幅度的提升,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主要的衡量指标,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本地位在大幅度的提升,企业要从以前速度效益型逐步的转向质量效益型。
  
  以质量追赶推进产业升级
  
  在王一鸣看来,质量追赶的难度在质量提升上,以前经济的增长前30多年主要是后发优势,后发扩张性的阶段,现在进入标杆追赶型。下一步要从追赶到并跑阶段,这个阶段创新能不能突破、创新是否足够的活跃,创新的成功概率有多大,对质量追赶阶段最为关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质量追赶正在创造条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会为质量追赶打开新的空间,降成本有利于新的技术、产品、业态、模式的发展,补短板可以为质量追赶提供支撑条件。要用质量追赶推进产业升级,我们需要迈的第一个台阶是产业要上一个台阶,核心是价值链的提升,它的投入方式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竞争方式要从成本竞争转向质量技术品牌和服务的竞争。
  
  王一鸣认为,产业要上台阶,形成未来的产业体系,以质量追赶构筑新的质量体系以六个领域最为关键,都需要推进:
  
  一是新型制造业。按照《中国制造2025》形成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制造体系。
  
  二是生产性服务。制造业如何提升价值链,通过生产性服务,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帮助制造业提升价值链最为关键。
  
  三是培育新兴的产业。包括新的技术、产品、业态、商业模式,形成核心技术、战略产品、工程与规模化应用和配套系统创新价值链,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是传统重化工。如何把去产能与现代化改造结合起来,提高环保、能耗、技术标准,加快技术并购产业重组和优化布局,包括鼓励产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发展。
  
  五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推进产业从单一的劳动密集转向劳动、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来推进加工贸易中相当的一块,劳动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六是高技术产业。如何强化研发设计的能力,促进高技术产业向自主研发制造为主导。
  
  质量追赶型产业体系重在创新
  
  王一鸣认为,推进质量追赶型的体系也需要改革,通过改革来落地,最重要的是国有企业改革,从管资产为主转向管资本为住,放开垄断性环节,产业政策如何从特惠转向普惠的制度,建立市场化的融资机制等等。
  
  质量追赶型的产业体系,创新是关键,创新是建设质量追赶型产业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前沿的技术更新也是非常快的,国际的机构也在不断的发布前沿技术。在“十三五”时期,有四个方面要同时的发力,量子通信、智能制造、机器人、脑科学都需要重点部署。
  
  要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生态,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支持创新的工具,创新培养和吸引人才的机制。
  
  王一鸣最后指出,企业最终要增强竞争力,还需要去国际市场搏击,创新是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吸纳国际资源,这是使企业最终形成强大创新力的关键。
  
  吕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制造强国建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吕薇表示,目前根据有关方面的分析,全球制造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趋势:一是制造业的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转向了生产力优势。二是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三是发达国家制造业正在回流。
  
636093595879504596140.jpg


  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的优势有以下方面:具有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产业链比较健全,制造能力比较强;拥有巨大的市场,可以分摊创新成本;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技术积累资金能力比较强,产业配套基础比较好,产业量比较齐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多、成本相对较低。
  
  供给侧改革近期有五大任务,三去一补一降,重点是提高要素生产率。对制造业来说,除了钢铁冶炼以外,补短板更重要。目前应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现在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靠太多了,特别是企业上市的数量是很少的,所以要增加直接融资比例,同时要提高制造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去产能主要是结构性过剩,实际上现在是低端产能过剩与有效的供给不足并存,要提高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增加有效供给,去低端过剩产能,要实现两个中高端,降低制造业的综合成本。
  
  补短板是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也要强调的,主要有几方面的短板,核心关键技术的短板、基础工业的短板、质量和品牌的短板、创新能力的短板。这是吕薇对制造业三去一补一降的理解。
  
  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核心是要提高要素生产率、增加竞争力。吕薇指出,对传统产业要加强技术改造,重点是绿色和信息技术的改造,同时要培育新兴产业。
  
  如何通过培育四大要素市场来促进供给侧改革,加强制造强国的建设。吕薇认为,首先人才市场,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其次,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适应创新链条各个环节的需要。(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
  
  柳百成:提升工业基础创新能力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及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柳百成表示,当前,提升工业基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
  
636093596023024848498.jpg


  柳百成指出,高端装备关键技术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严重依赖于进口。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特别是配套的高档数控系统90%进口,我国04专项投了几十亿元,作为一大批高档数控机床,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可靠性和尺寸稳定性仍然没有完全解决。
  
  高端工业机器人严重依赖于进口,我国已经是全世界机器人消费大国。去年的数据显示,80%是进口,20%我国自己做的机器人里面的绝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变速器、减速机也采购国外的产品。
  
  加快实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制造生产,我举一些和工艺材料有关的问题。C929已经下线很快上天,但是全发动机零件引进、大部分的材料是引进。重型燃气轮机主要技术基本上依靠国外,装在上面的关键零部件报废都不能给中国。
  
  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五大工程,强调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但是我们的技术没有打牢固,还要加强基础技术研究。
  
  国外加强制造基础能力举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来,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在再工业化战略上采取多种举措,加强制造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又特别强调基础的研究要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美国、英国十分重视材料与工艺关键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融合,美国达帕是美国国防部的智库,国防先进研究计划所,认为过去以往研究一个产品到投入生产要12个月的时间,现在又大大加快了研发,提出的口号是“用信息化技术把研发周期缩短一半,把研发经费缩小一倍”。
  
  柳百成强调指出,提高创新能力、主攻智能制造,不可能建立在沙滩上,我们的技术短板要补,“四基”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而且要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工业基础创新能力,不是用老办法,过去是试错法,过去研究个药606,是试了606次,现在要与数字化、信息化融合。(图为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及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院士柳百成)
  
  卢山: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互联网如何改变制造?一要知道造什么?二要知道拿什么造?三要知道怎么造?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在2016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指出,造什么?解决了产品的问题;拿什么造?解决的是工具问题。怎么造?是解决模式的问题。特斯拉本质在什么地方?本质是,对产品过去是个单元、部件组成的单元,但是加进互联网这个产品就可以变成跟外部交流,产品间交流变成从产品变成了系统,从单元到系统这是对产品改造的本质所在。
  
  拿什么造?互联网对于制作工具的改变要解决人和机的矛盾,人过去在没有机器前,人和人的协同完成大规模的制造,有了机器,人要解决人和机器人的协同,更重要的是解决机器人和机器人的协同所以才提到了无人工厂、黑灯工厂。机器和机器互相的交流和沟通,互联网工具的改造是非常好理解,因为有具像的表示,互联网对于生产模式的改变其实是最难的。
  
  互联网到底对生产模式改变了什么?卢山认为,有三个改变:第一个改变是生态从垂直封闭到水平开放;第二个改变是击穿了企业和用户的边界,互联网化变成了无边界组织,消费者和生产者合二为一;第三个生产要素变成互联互通。
  
  三个转变,供应链的转变,从垂直封闭到水平,用户和企业打通边界,互联网 的力量在什么地方?实现了大规模在线协同,协同很容易,大规模的协同蜜蜂最擅长,但是无法实现在线协同,因为无法数字化,数据变成新的生产要素,只有变成新的生产要素后,才能实现要素间的互联互通,生产消费者变成了自由人的联盟,这是所谓的互联网 对于生产模式最本质的理解。
  
  互联网 难在什么地方?技术变思维、变工具,一旦变成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工具有很大的正能量,但也有非常大的破坏力,传统的互联网是在军事环境下产生的,强调集权、集中控制、主宰命令指挥,这对工业文化将是颠覆,第一确定性丧失、第二威权的丧失、意义的丧失,这是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难的地方,但再难也要往前走。
  
  徐一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强省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徐一平表示,《中国制造2025》开启了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新征程,江苏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落实《中国制造2025》重大部署,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是顶层设计、第二是行动实施、第三是突出重点。
  
  顶层设计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明确了主攻的方向,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十三五”规划中也把制造强省作为“十三五”的重点方向和新的愿景,特别是根据江苏自身的特点确定了“一中心一基地”建设,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把它作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徐一平表示,下一个阶段,江苏将从三个方面更加重视和突出制造强国战略在江苏的实践和探索。
  
  一是抓住创新驱动这个关键,把创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动机,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从制造转向创造,推动新动能的快速成长。
  
  二是找准制造业升级的发力点,不断增强供给的能力,改善供给的品质,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推动传统产能凤凰涅瓈劇4?车牟?凳墙?盏睦系鬃樱?贾圃煲档?0%以上,传统的产业在不断的改造升级过程中,也看到了它的潜力和发展。江阴兴澄特钢通过几年来巨资改造,使得其产品在国际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在钢铁产能普遍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去年企业能够使利润和效益得到全国最高。
  
  三是深入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和工业质量品牌的创新行动,加快实施三品专项行动,尤其是消费品领域做了部署。江苏的好孩子集团是做童车的,在欧洲市场最贵的童车卖2500欧元,不断的创新使他们拥有专利6800多项,不断的创新每年的新产品达到400多项。
  
(原标题:2016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之精彩演讲)(来源:中国工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6-2018 版权所有: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豫ICP备13020619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451号

社会团体登记证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