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9

主题

5931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556

2014年与模具行业有关的那些热词儿。。。

[复制链接]
查看: 3437|回复: 0
发表于 2015-2-4 11: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热词”,反映一个时间段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你我的生活。那么,影响2014年模具行业的热词儿有哪些呢?
1工业4.0

2014年与模具行业有关的那些热词儿。。。

2014年与模具行业有关的那些热词儿。。。



18世纪引入机械制造设备的工业是1.0时代,20世纪初的电气化与自动化是2.0时代,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信息化是3.0时代,现在正在进入工业4.0时代,即虚拟制造、智能制造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又称“融合的工业”。



“工业4.0”是一个德国政府提出的高科技战略计划,并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前沿数控技术微信不错,记得关注。



“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务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工业4.0”的基础是分布式自组织式的生产流程与大规模单件生产趋势的日益融合。通俗点儿说,人们在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已经完全实现自动化、透明化。在这个基础上,将信息与物体相连,所有机器都进入到一个统一的智能化网络中,它们可以自动调试生产流程、节奏,自动地修复故障,以最具收益的方式制造产品。



除了可以在“智能工厂”实现“智能生产”以外,“工业4.0”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则在于,其智能辅助系统可以把工人从单调、程序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将精力集中在创新和增值业务上。从长远来看,灵活的工作组织形式使工人们能够更好地整合自己的工作、私人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为工作和生活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


2工业机器人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潜心研究“机器换人”项目,以智能机器人取代人力来工作。


工业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是靠自身动力跟控制能力来完成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能够接受人类指挥,也能够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不只如此,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能够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工业机器人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这种拥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高技术领域,加速了国内制造业的危机感。国外的大量事实证明,在国外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大量运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工业机器人的运用更是保证了产品质量,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还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目前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国内机器人普及也是迟早的事情。



近几年,工业机器人的销售增长都在45%以上,未来中国市场将处于一个行业的爆发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中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阶段,将来工厂自动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而机器人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其二,机器人的工作效率高、柔性大,可满足多品种、小批量和产品需经常更新换代的现代柔性生产模式,与此同时外企进入中国,也会把国外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带入中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的问题;其三,大批以机器人为主体的制造模式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佳选择。近几年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增速处于世界前列,2014年中国的机器人产销全球最大;全国20余家机器人产业园正在建设,机器人产业浪潮正席卷中国。



同时,地方政府也已陆续发力。如广东东莞市政府从今年起在“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2亿元用于推动以“机器换人”为主的工业升级。而浙江省经信委2013年就曾向媒体透露,浙江将实施机器换人工程,5年时间实现5000亿元机器人投资,推动工业生产向“智能”转变。


3转型升级


制造业进入转型期,模具行业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时期。80年代,模具制造技术以及加工设备,主要依靠从国外发达国家引进,以家电、日用、包装等产品模具为主。这一时期,最关键的是国有模具企业改制,民营企业得到蓬勃发展。



90年代初,中国模具企业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基本上满足国内制造业的发展。90年代末期,中国对模具产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有力地支持了模具产业的发展。



2000年以后,中国模具行业遇到了新的问题,例如:产能增加,同质化竞争现象比较严重;整个行业技术开发投入不足,研发人员比较缺乏,高端的模具技术仍然依靠国外引进。2010年后,中国整个模具工业进入了新一轮的转型升级时期,呈现出管理粗放,营销水平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三个问题也导致了我国的模具行业的竞争力不强。



我国的模具行业整体上的还处于世界的初级阶段,没有自己的品牌,也没有技术创新能力,在产业链的控制更无从谈起。我国的模具行业主要存在销售渠道单一性,原材料供应受到一定的制约,资源整合的意识性不是很强。



在这些企业的管理上,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尽完善,整体结构还比较乱,家族式管理的不当,财务的现金流管理及产品的质量管理还没有达到有效控制。因此,面对模具行业的转型升级,模具企业需把握两个方面:模具产业由大变强是一个系统工程,重点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注重质量效应,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二是坚持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满足制造业对模具的新要求。


4智慧工厂

智慧工厂是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的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清楚掌握产销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人工的干预、即时正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以及合理的生产计画编排与生产进度。并加上绿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一个高效节能的、绿色环保的、环境舒适的人性化工厂。>前沿数控技术微信不错,记得关注。



“智慧工厂”的发展,是智能工业发展的新方向。特征体现在制造生产上:


一、系统具有自主能力:可采集与理解外界及自身的资讯,并以之分析判及规划自身行为。


二、整体可视技术的实践:结合讯号处理、推理预测、彷真及多媒体技术,将实境扩增展示现实生活中的设计与制造过程。


三、协调、重组及扩充特性:系统中各组承担为可依据工作任务,自行组成最佳系统结构。


四、自我学习及维护能力:透过系统自我学习功能,在制造过程中落实资料库补充、更新,及自动执行故障诊断,并具备对故障排除与维护,或通知对的系统执行的能力。


五、人机共存的系统:人机之间具备互相协调合作关系,各自在不同层次之间相辅相成。


智慧工厂的技术在迅速更新换代。让制造流程有判断能力,仪器、仪表、传感器等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关注的焦点。


目前仪器仪表的智能化,主要以微处理器和人工智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主,包括运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遗传演算法、进化计算等技术,使仪器仪表实现高效、多功能、机动灵活等性能。


此外,随着工厂制造流程连接的嵌入式设备越来越多,透过云端架构部署控制系统,无疑是当今最重要的趋势之一。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随着应用和服务向云端运算转移,资料和运算位置的主要模式都已经被改变了,由此也给嵌入式设备领域带来了颠覆性变革。未来,云端运算将可提供完整的系统和服务,生产设备将不再是过去单一而独立的个体。一旦完成连线,一切制造规则都可能会改变。


智慧工厂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性的模式。当前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发展“智能化生产技术”,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应用链管理、实时数据库、先进过程控制,以及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许多跨国公司应用上述系统并将它们集成在一起,实现了设计、生产管理和经营一体化,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了市场的优势。


为占领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制高点,许多国家提出了跨世纪的研究计划。美国政府提出了《美国国家关键技术》计划,欧共体提出了《信息技术研究发展战略》、德国政府提出了《工业4.0》,以及日本的《智能制造系统计划》,韩国的《高级先进技术国家计划》等。这些国家均将智能化生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列为重要研究内容。通过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实施,促进“智能生产技术”的发展。


“中国制造”已经在全球制造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一直以来,却不能摆脱“低端”的标签。随着劳动力、原材料、能源成本飞涨,以及招工难等现实问题的凸显,“中国制造”开始面临巨大挑战,利用自动化和信息化手段改进制造过程、寻求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了中国制造从业者们的普遍共识。打造“智慧工厂”,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联合规划,无疑是中国制造业产业的升级的一个选择。


近年来,在“两化融合”等政策的带动下,中国许多工厂都实施了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正在从自动化迈向智动化。虽然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进程仍任重而道远,但毫无疑问,随着世界经济迅速的发展与成长,智慧工厂将给所有产业带来转型与冲击,也将引领全球制造业发展模式的前进与革新,对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来说已是必然选择。



53D打印


3D打印概念起源于美国,作为快速成型(简称RP)中一类技术统称,其打印的流程被称为“添加式制造”。首先,制作者使用计算机软件将物体模型化后,把数据输送给3D打印机并选择相应的打印材料;然后,3D打印机会利用材料分层加工,让产品逐渐成形。和添加式这种“加成法”工艺相对应的“减成法”工艺则属于传统的制造方法,即在原材料的基础上削减和组装以完成产品制造。



3D打印技术可按客户需求精准定制产品,大幅提高对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及对环境的影响。目前3D打印的材料以金属和塑料为主。而使用等量耗材制造零件,3D打印机的生产效率是传统方法的三倍。在被英国《经济学人》扣上“工业革命”帽子,同时疲软的经济形势下,“中国制造”苦苦探索走出危机的关头,3D打印技术也备受关注。



美国著名科技杂志《连线》的前主编安德森在他的新书《造物者:新工业革命》中如此写道:3D打印是一件比互联网更重大的事情。他表示3D打印就像当年的Macintosh(电脑操作系统)一样,会掀起一场技术革命,它将会走入千家万户,成为居家旅行“必备良品”。在他的新书签售的演讲中他把3D打印机类比1764年的珍妮纺纱机。后者是工业革命的起源,而前者将会是新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源。



目前,无论国际国内3D打印行业都还处于“小而散”的状态,对于3D打印技术如何发展,怎么发展,缺乏一个统一的共识,大家各自为战,不能形成合力。由于3D打印不是一项替代性很强的技术,3D打印要想迅速打开市场,则非常困难。2012年10月15日,亚洲制造业协会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系统的专家学者和业内知名企业发起成立了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这是全世界第一个3D打印联盟。>前沿数控技术微信不错,记得关注。



总体上看,我国3D打印行业与欧美的差距不是很大,都还处于“小而散”的状态。但是,我国3D打印行业与欧美的差距不可小觑,一是规模上差距迅速拉大。目前,欧洲和美国3D打印企业的规模普遍都在20-30亿人民币的水平,而我们至今还没有一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第二,在装备水平上欧美明显高于我国,无论是在金属领域、生物医学领域,还是光明树脂等技术都有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设备的精密度、稳定性等方面;第三,我国使用的金属粉末等材料基本还依赖进口;第四,欧美在3D打印方面的投入非常大,而我们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基本很少有资金投入到研发领域。第五,欧美3D打印企业基本都通过代理商模式占领国内主要市场,完成了在国内的市场布局;而国内基本上还没有哪一家企业完成了在欧美的市场布局,很多企业为了生计,甚至还没有完成国内市场的布局。



有专家说3D打印无所不能,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凡是传统制造技术能够做出来的产品,利用3D打印技术都能够直接打印出来。但是,受到材料等因素的制约和限制,3D打印技术做出来的一部分物品并不具有功能性。因此,3D打印不能取代传统制造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是一种互补关系。由于3D打印技术并没有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我们对3D打印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不排除3D打印技术将来会不断创造更多奇迹。



当前,我们已经处于第二代3D打印机时代。第一代3D打印机主要是满足将我们设计的任何产品,通过3D打印机都能够打印出立体的物品出来,而且形象逼真,但是功能性不强。第二代3D打印机则能够打印出我们所需要的功能性产品,包括金属的、生物的产品,也包括一些大型的结构件产品和柔性产品。第三代3D打印机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更高,与机器人、智能材料等其他先进技术的结合则更为紧密,还可以衍生出很多模块化的功能。



此外,国家对3D打印产业给予了积极的政策扶持。工信部副部长苏波今年在“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化推广会”上披露,为进一步推进增材制造技术(3D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工信部正在牵头制定《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4-2016)》,会尽快正式出台。


6品牌

近年来,我国模具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也实现了全球模具产业中心向国内转移。目前,我国还没有建起了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品牌优势不够鲜明。因此要强化我国模具产业中心的地位,必须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管理。>前沿数控技术微信不错,记得关注。



随着世界模具产业转移到我国,不仅扩大了我国模具产业的产能,也为提高我国的模具产业的整体水平,提高我国模具产业的知名度,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但是,由于我国的模具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忽略了产业结构、产能等方面的问题,我国的模具产业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困境。



截至目前,中国的模具造企业整体上的营销水平还处于世界的初级阶段,没有建立品牌,没有技术创新能力,更谈不上对产业链的控制。主要体现在销售渠道单一,原材料供应受制约,资源整合的意识不强,产品质量管理,现场生产管理没有有效方法和措施不能达到有效控制。



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模具企业是以质量、合理利益、为用户服务、建立企业信誉为宗旨,组织、教育员工,管理企业;以每副模具计划项目,并以其生产过程为控制与管理单元,以控制、保证每副模具的质量与性能。这些因素造成了国内行业与这些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低端的制造业不能支撑未来,主攻设计与研发,才是今后产业发展的重要出路,全力推进模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模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发展高精尖的模具产品,同时加快行业龙头企业的培养速度,建立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做大做强我国的模具制造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6-2018 版权所有: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豫ICP备13020619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451号

社会团体登记证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