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29

主题

5931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546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机器换人”绝不能忘了人

[复制链接]
查看: 3146|回复: 0
发表于 2016-12-3 11: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在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红遍全国的“根叔”李培根,11月30日亮相山东工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一直从事机械与制造领域的教研工作。在李培根看来,中国制造业还处于“工业2.0”后期,要推进智能制造,不能盲目“机器换人”,更不能忽视人在生产制造中的地位和作用。
  
  推进智能制造先从车间现场入手
  

  距离“工业4.0”,中国的制造业还差多远?在李培根看来,与德国相比,中国还得好好补课。
  
  他表示,德国的“工业4.0”是在完成“工业1.0”“工业2.0”,并基本完成“工业3.0”之后,自然的“串联式”发展。而中国制造业尚处于“工业2.0”后期发展阶段,在“十三五”阶段,中国制造业必须得补课。“要实现‘工业2.0’的补课,‘工业3.0’的普及,以及‘工业4.0’的示范。”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机器换人”绝不能忘了人


  李培根说,“工业4.0”的基础就是自动化和数字化。他在举例中提到了东莞大朗镇的毛衣数控编织机,在与毛衣设计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集成之后,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直接承接来自客户的定制要求进行生产,不仅编织速度比手动提高5到8倍,每个工人还可以同时操作5台设备。
  
  “推进智能制造从哪里下手?”李培根说,“就是先从车间现场入手。”
  
  没有熟练的产业工人难以成为世界工厂
  
  此前,德国机床行业隐形冠军EMAG(埃马克机床)的董事长Norbert认为,因为依赖机器,“工业4.0”不是健康的发展模式。在李培根看来,Norbert的见解太偏激,但是如果从不盲目智能化的方向来理解,也有一定道理。
  
  Norbert说,中国工人在生产线末端,日本工人在生产线中间,而德国工人是核心。意思就是中国的工人发挥的作用最差,日本稍好一点,而德国工人最好。李培根说,曾经有日本专家在中国考察了很多工厂,得出一个结论,近期中国不会超越日本,原因就是中国还没有熟练的产业工人。
  
  在日本人看来,没有熟练的产业工人,就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同样的东西,即便使用的都是日本的图纸和工艺,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和在日本原产的,就是有差别。“这个差别就是在工人上。”
  
  李培根提到,有些地方政府为了鼓励企业自动化,甚至给企业补贴,这非常容易使企业盲目“机器换人”。“机器自动化有很大的意义,不仅仅是提高效率,更有利于提高质量,减少不确定因素。”不过他还认为,“盲目自动化容易导致超越企业的现实条件,容易导致对人的作用的忽视。”
  
  即便是在智能制造的进程中,也不能忘了人,特别是有技术诀窍的人,中国产业工人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全更换机械手成本高软性自动化很重要
  
  李培根特别提到了德国的化工巨头巴斯夫,生产高度“定制化”的洗发水、液体肥皂。每个产品的塑料瓶一次在传送带上灌装、封盖、包装,而在产品标签上,都有一个芯片。芯片记录了产品不同的数据,并依靠数据驱动了大部分工作。比如芯片数据记录了要灌装成什么颜色和成分的肥皂液,甚至能下指令调配比例,以及包装的方式。
  
  山东企业红领集团,也将成衣数据自动分解到各个工序,随着电子标签流转到车间的每个工位,用工业化的流程生产个性化产品,7个工作日就能交付成品。“成本只比批量制造高10%,每单回报至少两倍以上。”现在红领的定制服装平均每天可以生产4000件定制成衣。
  
  “不要看红领工厂车间里仍然有很多工人在工作,实际上红领的每个环节,从计划、工艺、产品、设计,到物料的拉动全部是靠数据驱动的。”李培根说,“软性自动化非常重要,如果整个生产线都更换成机械手,成本将非常高,也没有必要,毕竟已经实现了绝大部分工作的数字驱动。”
  
  “爱迪生式”创新已经一去不复返

  
  “像爱迪生那样单打独斗的创新时代已经结束了。”李培根说,“今天的科技是复杂的协作系统,要有多个单位的紧密结合,不要怕钱被别人赚走。”
  
  他介绍,现在的企业生态是一种开放式的生态,创新是一种积木式的创新。不同生产要素被模块化,由不同的企业进行研发与生产,再从中挑选世界最顶级的不同模块,像搭积木一样组合成产业链条。
  
  李培根认为,分享经济分享的不仅仅是创新成果,同样还可以是生产资料,制造业也有“互联网 ”和“分享经济”。
  
  从分享消费资料走向分享生产资料,从为个人消费者服务到为企业服务,李培根说,不少企业的好设备利用效率并不高,而有些企业在进行特定产品生产时,本身又不具备生产条件,“要是自己上一整套设备,到后来也是资源闲置。”这些企业可以通过以租代买、按时计费、按件计费的方式降低购买设备的成本,工厂也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分享技术人员、维护人员,这样就解决了缺人才的问题。如此一来,中小企业就能低成本、低门槛地使用更优质的制造资源了。
  
  (原标题:“机器换人”绝不能忘了人)(来源:齐鲁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6-2018 版权所有: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豫ICP备13020619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451号

社会团体登记证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