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性能内燃机气缸套关键技术及应用”
“高效内燃机气缸套表面织构关键技术及应用”
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2021年4月26日,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组织专家在郑州召开了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明学院
、郑州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高性能内燃机气缸套关键技术及应用”和“高效内燃机气缸套表面织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学会高文生常务副理事长主持本次会议。
鉴定委员会名单
|
姓名
|
工作单位
|
职务职称
|
余永昌
|
河南农业大学
|
教授
|
罗国富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教授/院长
|
李济顺
|
河南省机械传动与设计重点实验室
|
教授/主任
|
惠延波
|
河南工业大学
|
教授/院长
|
郝滿朝
|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研究员
|
高 嘉
|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
正高工
|
蒋志强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教授/院长
|
“高性能内燃机气缸套关键技术及应用”该项目研究了铸件余热热处理条件下缸套合金元素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揭示了铸态下贝氏体生长机制和强化机理,发明了低锰铸态贝氏体材料;研发了电磁离
心铸造强化新技术,优化了铸件余热热处理工艺,攻克了气缸套低锰合金铸态贝氏体 成形技术难题,满足高效内燃机性能要求。
项目发明了高强度耐冲击 PCBN 刀具,研发了低锰铸态贝氏体气缸套近净成形 加工技术,创新了高精密加工工艺,建立了数字化生产管控系统,实现了微余量切削加工。
项目研究了铸态贝氏体离心铸造精确成形技术,开发了多工位 CNC 数控浇注系统、离心铸造动态优化分析控制系统、数字化精准喷涂系统,实现了气缸套智能高效制造。
经机械工业车辆与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所检指标满足 GB/T1150、JB/T12329 等标准的要求。经康明斯、潍柴动力、广西玉柴等单位使用表明,产品性能优良、质量稳定,满足国六以上高性能内燃机要求,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技术先进、实用性强,在高性能内燃机气缸套新材料、制造工艺研发方面创新显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高效内燃机气缸套表面织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研究了气缸套内孔活塞环运动上、下止点区和高速区的润滑特性,发明了与之相适应的差异化珩磨加工工艺,通过控制不同区域的表面纹理和表面粗糙度,实现了分区润滑,降低了摩擦系数。
模拟分析了缸孔在热态下的变形量规律,设计了气缸套冷态下的预置变形;优化了珩磨工艺及装置,发明了预置变形的锥度珩磨加工工艺,实现了气缸套的变形
补偿,有效提高了气缸套的稳定性和密封性能,降低了摩擦和漏气量,提高了内燃机燃烧效率。经机械工业车辆与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所检指标满足 GB/T 1150等标准的要求。 经德国戴姆勒、美国康明斯、潍柴动力、中国重汽等单位使用表明,产品性能优良、质量稳定,满足国六以上高性能内燃机要求,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整体技术国际先进,在内燃机气缸套表面织构设计和锥度分区珩磨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原内配是全球先进的动力活塞组件系统供应商和端对端供应链管理服务商,主营产品气缸套产销量位居行业前列,为全球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工业、军工等动力领域提供绿色、环保、节能气缸套及摩擦副的全套解决方案。
中原内配于2010年7月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2448。2013年,中原内配集团正式组建。集团业务范围覆盖先进内燃机零部件制造技术、5G融合、智能驾驶、智能制造、硬质合金及磨料磨具、汽车电子、航天航空、激光工程、金融服务等领域,目前拥有27家子公司,其中10家生产型子公司,在北美、欧洲、俄罗斯设立3家海外子公司。主营产品有:气缸套系列、活塞系列、活塞环系列、轴瓦系列、硬质合金及磨料磨具系列、汽车电控执行器系列、发动机润滑产品系列、激光设备、智能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 |